日前,記者瞭解到端午節的傳統習俗物品非常火熱,佩戴香包、系五彩繩、懸掛艾葉,甚至穿漢服成為了年輕人追捧的時尚潮流。
  送香包和五彩繩成為今年端午潮流
  記者瞭解到以傳承中國傳統文化為己任的“我的手藝網”關於傳統端午節的風俗用品賣的火熱。據悉,香包、荷包、香囊、五彩繩、紅繩、艾葉、艾香等關鍵詞占據了“我的手藝網”搜索前幾名,剛進入5月短短兩三天內此類物品已銷售過萬。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通過送中藥熏制的香包和五彩繩來表達關愛、祝福。
  民俗專家表示,端午節包括了醫葯衛生和養生保健的內容,可以說是中國最早的“衛生防疫保健節”。在古代,五月俗稱惡月、毒月,五日又稱惡日、毒日,五月初五為惡月惡日,過端午節以保健、避疫為主要內容,形成了插蒲草、艾葉,喝雄黃酒等習俗,香包就是其中之一。日前,越來越多的手工藝人開始恢復傳統香包製作這一傳統,用艾葉、熏草等多種中草藥製作,併在香包的外觀上增加了現代元素,使香包既有提神、凈味、防蚊蟲等實用效果,又有美觀、好看的裝飾效果。專家表示,這也是為什麼現在香包越來越流行的重要原因。
  端午被韓國搶註情有可原
  2005年,當韓國的“江陵端午祭”成功被聯合國科教文組織確定為非物質文化遺產時,由於它與中國傳統端午節的歷史淵源,曾一度引發中韓文化的激烈討論,而此時中國人似乎才意識到自己對傳統文化的忽視。
  那麼,如今中國人真的重視“端午”了嗎?對此,記者日前在採訪國內知名民俗專家程永和時,他說,國內的很多人腦海裡,端午節只是“吃粽子”。他同時表示,“中國端午節絕不只是“吃粽子”,如果這種觀念不轉變,被韓國搶註也情有可原!”
  端午文化被遺忘了嗎?
  在深圳一家傳媒公司上班的王琪,三年前從四川老家的一所大學畢業。對他而言,端午節是他和女友外出旅游放鬆身心的好時機,今年的端午節就要到了,他早早就訂了兩張從深圳飛往雲南的機票。
  “端午節吃粽子啊,好像和屈原有關,還有三天假,很期待!”被問及端午節啊其他民間習俗,他知之甚少。記者在採訪中發現,跟王琪一樣,很多年輕人被問及端午節的由來和所代表的中國傳統文化時,大多一臉茫然。
  程永和告訴記者,其實,在中國,端午節的民間習俗很多,不僅僅只有吃粽子,還有帶五彩繩、送香包、賽龍舟、掛艾葉等一系列習俗,特別是帶五彩繩的習俗,早在東漢年間就已形成,因為端午節最初是中國人民祛病防疫的節日,而據史料記載,五彩繩的五色代表五行,漢代信仰五行陰陽之說,五色代表了五方位,彼此相生相剋,具有神秘的驅邪迎吉作用,由此流傳至今,深受老百姓歡迎。
  “追根溯源,這些民間習俗也並非只是形式,它寄托了人們對平安幸福生活的嚮往,這些傳統節日更是精神層面的節日。”程永和說,事實上,韓國申請的“江陵端午祭”是江陵地區在端午節舉行的活動,並非是節日,與我們沒有太大的聯繫,但是看到現在年輕人對此的忽略而倍感惋惜。
  同時,程永和表示,端午文化在中國從來就沒有被遺忘,很多專家和學者在研究它,很多老年人也在端午節這天延續著傳統的習俗活動,“但傳承的責任落在了年輕人頭上,如何讓現在的端午節真正實現不只是‘吃粽子’,任重而道遠!”
  新媒體可否接過文化傳承接力棒?
  隨著目前新媒體的迅猛發展,網絡成為年輕人最大的“聚集地”,這與當下傳統文化被忽視,形成了強烈的對比。有很多人在思考,能不能將傳統文化搬進網絡?在這一老一新中尋求有機融合。
  記者註意到,近日,在網絡上,各式各樣的端午節相關的民俗產品,如粽子、五彩繩、香包、雄黃酒等受到消費者青睞。“端午節即將到來,我們這裡五彩繩、香包都銷售的很好,瀏覽量也比平時多了近一倍。”我的手藝網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
  據瞭解,我的手藝網為文化部主管的大型國有文化企業中國文化傳媒集團旗下網站,是專業的原創手`工、藝術品、非物質文化遺產產品和手工原材料的在線交易平臺。網站開通以來,一直以“促進中國非物質文化產業發展,弘揚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為己任,專註於中國傳統文化的全方位推廣。
  該負責人表示,端午節即將來臨之際,我的手藝網將發起以弘揚傳統、恢復傳統端午習俗等系列民俗活動,以及為此次端午節提供五彩繩、香包等豐富的產品。
  同時,借助我的手藝網上的手工藝從業者、愛好者和收藏者的互動社區,感興趣的網友還可在此發表關於弘揚和傳承端午節文化的有關觀點,在線與其他眾多網友或專家討論、學習,促進傳統文化在網絡上的繁榮。
  來源:中華網
  【打印】【頂部】【關閉】
     (原標題:用傳統習俗過端午節成時尚潮流 粽子不再是端午主角)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j43mjizc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